瓦拉納西以前稱為“
貝拿勒斯”,歷史上還有“加西”(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)之稱,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
阿西河之間,1957年改為現(xiàn)名稱,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。瓦拉納西享有“印度之光”的稱號,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,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
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
濕婆神所建。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(jì),這里已成為印度的學(xué)術(shù)中心。公元前5世紀(jì),
佛祖釋迦牟尼曾經(jīng)來到這里,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處
鹿野苑首次布道、傳教。公元7世紀(jì),中國唐代高僧
玄奘曾到這里朝圣,他在
《大唐西域記》里對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、居民生活、市井繁榮、宗教狀況以及風(fēng)土人情均作了詳細(xì)描繪。公元12世紀(jì),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里建都。今天,瓦拉納西在印度雖然屬于一座
中等城市,但它卻以印度教圣地而聲名遠(yuǎn)揚(yáng)。